日照信息网 HTTP://WWW.RIZHAO.CC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港城快讯|

 
 

 

时事快讯


剖析王保辉犯罪心理(2004年12月10日)


 
   11月26日上午,震惊我市的“7·25”杀人碎尸案案犯王保辉终于在正义的枪声中得到了他应有的下场。尘埃落定,很多人可能把罪犯王保辉的犯罪动机归结到他的“问题家庭”和他曾有的6年牢狱生活上。今年初秋的一天下午,记者经过和王保辉面对面交谈之后,发现了以上的分析只是王保辉犯罪的诱因之一,并不全面,也并非真实的问题起点。真正决定王保辉犯罪的心理问题,是他强烈、压抑的情绪特点,是他扭曲的人生观,还有“自我中心”的性格缺陷。同时,他的犯罪心理、犯罪方式与手段,又与他成长的生存环境有密切关系。 
    他的作案心理及背景是值得人们关注和值得分析的。即他在案情暴露之前和“7·25”案发之后,仍犯有3次强奸案,也就是说他有着明显不良的行为迹象;他属于从小就显露出行为障碍的问题少年;他的家庭背景存在明显问题,属容易造就“问题少年”的家庭。 
    他的生长环境:他在2岁时,他的父亲就因强奸、抢劫罪被法律判处8年有期徒刑。儿时的不良家庭背景让他养成了胆怯、自卑、敏感、压抑的性格。当自卑受到伤害时,强烈的报复心理只能压抑下来,待他自以为成了一个“大人”时,就成了同学中的“霸王”、“头儿”,以至于初中没毕业,就被学校除名。 
    17岁,正值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王保辉也因强奸、抢劫罪被法律判处有期徒刑7年。  王保辉说:他在学校期间,一直是老师感到“头痛”的学生,尽管他率领着他的“那伙朋友”天天东窜西逛,但他和他们相比,仍感自卑,表面上的“逞强”只是想掩盖“心虚”的假象。 
    他说他这次杀人碎尸的动机源于“怕事后案发”。但通过和王保辉交谈的深入,以及分析他的案宗,他的犯罪心理中最重要的决定性内容也在慢慢浮现出来。 
    他精神上一直是狐独的。因为他不愿跟人交流,不愿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他说,他没有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尽管他的周围聚着很多“结党”,但他从不和他们坦露他的内心。比如,不让朋友在他面前提及“父亲”二字、他在日照租房待机偷窃等均是一个人来来去去。 
    王保辉的心理特点也很明显。首先,他的文化水平尽管不高,但他的智商却不是很低。他说,他喜欢看一些武侠小说和侦探小说,他看这些书不全是为了消遣,他还能从中学到一些“知识”。他说,他把对少女强奸后所做的“善后”工作也是从一些书上学来的。(比如,在调查曾经被王保辉侵犯过的所有受害女性时,她们都说过这样一个细节:王保辉把受害人强奸后,会主动去为受害人端来清水,让受害人清洗一下,并且他走时,不仅把受害人的内衣内裤、床单等所有能留下“把柄”的物证都带走,还千嘱咐万叮咛受害人要继续清洗。) 
    还有这次奸杀后碎尸,他说也是在一些杂志上看到的。这意味着,他没有健康的社会道德规范,他独特的以自己为中心的作法,表现出了典型的反社会人格障碍的特点。他把人世间复杂的关系当做一种简单的无情感反应的关系来处理。 
    杀人碎尸的当天晚上王保辉照睡,第二天还若无其事地返回胶南继续上班,直到10天以后他第二次返回日照继续作案第二起、第三起,直至被抓。 
    整个过程中,王保辉没有恐惧,没有罪恶感与内疚。这在记者和他的交谈过程中,他所表现出的漠然是吻合的。  其次,王保辉又是一个情绪化的人,同时又有着强烈的获取欲望。 
   记者问:你的性格? 
   他回答:很内向。 
   记者问:你对别人对你的态度是否敏感? 
   他回答:很在乎。 
   记者问:你尽管是你那帮“朋友”的头儿,但你内心是否很自卑? 
   他回答:其实是这样的,我要让别人都听我的,都尊重我,但心里(却)很自卑。有些地方我感到没法和他们比。尽管他们都听我的,但我不爱讲话,很少与人交流,不愿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记者问:你这一生中最尊重的人是谁? 
   他回答:母亲。 
   记者问:为什么? 
   他回答:因为母亲的一生很不容易。他说,他小时候都是母亲背着他去地里干活,还要忍受因他父亲的罪名而招来的轻视眼光。 
   记者发现,每次提到他母亲时,王保辉都会眼圈发红,沉默上一会儿,但眼泪始终没流下过一次。他还说,他知道活不了多长时间了,他想在死后,把遗体器官卖了,所得留给他母亲养老用。 
   记者问:你知道你母亲没人奉养,那么你的受害人和你是一样的,也有父母,就因你的暴行,被害人的父母的景况不是也和你的父母一样吗? 
    他回答:不知道。王保辉说这些时,从他的表情上丝毫看不出他的悔意和内疚,就像在说一件与他无关的事一样。最让记者惊讶的是,王保辉在接受采访时,不但没有负罪感,反而竟对记者的采访关注了起来。他在记者即将结束采访时,就很关切地问记者:“你是准备出书还是在报纸上发?” 
    从以上这些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内心情感细腻、情绪反应相当强烈的人,但在他的外表上又是一个相当压抑的人,不擅长通过言语表达情感,不轻意流露他的情感。 
    同时,他又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自私,固执,我行我素。凡自己要获取的,就会不择手段地达到目的。除了自己及亲人之外,其他人不管因他而带来多大的伤害和损失,他感到都与他无关。 
    他是一个独生子,儿时因为父亲的原因,所以他的母亲给予了他所有的物质满足,甚至是一种溺爱。他说,他只要想要的东西,母亲都给他买。 
    记者问,你小时候是否经常被人欺负?小时候是否经常欺负别人?他对第一问题回答是:忘了。第二个问题是:是,经常有。 
    从这里看出,他是一个不吃亏的孩子。 
   记者问,你是不是做事比较任意,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点头。 
    特殊的家庭背景使他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扭曲了的思维方式和放纵性格。从他被捕的各种叙述中,我们所能听到的都是他自己的感受。比如在谈到很多关键问题时,他都会说,我不知道,我忘了,我想得到的就得得到,我当时什么也没想……等等。 
  “我”为主题词出现的频率极高。正如一项心理学研究中多次指出的那样,心理上有严重缺失的人,他们从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换位思考。这种性格缺陷特征是许多犯罪人所共有的心理特征之一! 
    记者问,你既然对你的母亲很尊重,可为什么你的受害人全是女性,除了你说的只是兽性发作外,是否女性曾有过让你“仇恨”的原因?他的回答都是:不知道。 
    实际上他是不知道该说还是不该说。这种心理活动内外的不协调,也是造成他行为问题的重要原因。比如,他去受害人丽丽住处,本是想偷东西的,可面对4个女孩,他又实施了强奸;他强奸后,怕事情暴露,又把受害人杀死;杀死后,为销罪证,他又采取了一系列肢解尸体、抛尸等暴行。这说明了王保辉那种长此以往养成的我行我素、不择手段达到目的的性格特点。 
    他说,他父母吵架时,他在内心总是偏向母亲一边,但又对父亲很惧怕,不敢反抗,压抑下来的“仇恨”只能沉淀下来。因为他的父亲带给他和他母亲的“羞辱”的主因是他父亲犯下的强奸罪。而王保辉对他的父亲又不敢反抗,他是否将对父亲的“仇恨”延伸到了“女性”的身上,尽管这一论证还有待于证实,但从因果关系上判断和王保辉性格特点以及认知社会的能力来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前面我们提到王保辉情感特别细腻,可为什么他对人的生命如此冷酷呢? 
    其实,当你了解了他真正的内心世界后,就会发现有必然的联系。即他对人生和生命的疑问。这种疑问从他孩提时至他杀人的那一天,其间还有长达6年的狱中生活,都没有人给他一个真正的解答。 
    一方面是因他很内向,更为重要的是,来自于家庭和社会的正面引导太少,机会太少,以致他对人生的疑问最后竟然在“无所谓”的玩世不恭中找到了所谓的答案。 
   他说,他活够了,他感到活着真没多少意思。所以,对人生意义的看法,是最终导致他如此冷漠残酷杀害一条生命的本质原因,这是犯罪的最核心的问题。当他犯了罪时,他就希望赶快死,在这个过程中,人生观才是他无情感反应的必然原因,也是他真正的杀人动机,而不是仅仅因为他父亲的缘故。 
    在此,也告诉那些有相似人生疑惑的,有相同情绪冲动的,活着但不明白人生意义的人们,有些过错是无法挽回的。人生观的问题不仅是个人的认识问题,还能决定我们人生的很多大事,甚至给社会带来灾难。 
    王保辉尽管情感丰富,但他很少有对别人的情感体验。因为他更多的是获取别人的情感体验,包括他的家庭对他的百依百顺,周围“朋友”对他的服服帖帖。他感受到了别人给予他的“好”,而他对别人没有做什么,他也没有形成为别人付出的意识和感受。“得到”成了他的习惯。 
    通过分析王保辉的心理,记者不仅沉思,我们的社会教育,甚至对犯人的牢教,应该多注重一些心理的健康教育,尤其是十七八岁的阶段,正值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就是减少社会的灾难,这个警钟应该长鸣!  


作者:记者 杨薇 通讯员 李业平 刘素贞 来源: 日照新闻网

关闭窗口

免责声明:本站资料很多来源于互联网,如您认为本网站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本网,并提交有力证据,本网将在第一时间予以更改或删除。Email:info@sdrz.com
网上投稿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本站合作:9040757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