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信息网 HTTP://WWW.RIZHAO.CC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港城快讯|

 
 

 

时事快讯


举重若轻展神威——“魅力2004”系列报道之二(2004年12月29日)


   是什么改变了这一切?
   被誉为“亚洲第一,世界一流”的国家水上运动训练基地建成使用,按常规建设如此规模的基地,政府应投入近2亿元的资金,而实际上政府“零投入”;
   即将成为我市沿海一颗明珠的灯塔广场改造工程,预计总投资8亿元。在政府没投入一分钱的前提下,目前已拆迁建筑6万多平方米、油罐15万立方米,各种管线已敷设完毕,护堤正全力施工;
   572户住房“贫困户”在经济实用住房的改革中,告别黑屋子,拥有了70平方米的明亮的楼房;今年,又有572户住房贫困户将走出“寒士”行列,成为“广厦”中的一员。办成这件好事,政府还是“零投入”;
   “教授花园杯”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明星足球队义赛义演暨2004中国·日照房地产博览会的成功举办,政府没有投放一分钱,3所希望小学得到了资助;
   …… 
   市场化操作,就像一个魔术箱,把“天方夜谭”变成了现实。
   没有干不成的事,只有想不到的思路
   奇迹总是在新思路中诞生。
   我市建市晚、基础差,尤其是财政底子弱,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捉襟见肘。怎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基础设施的急待改善与资金供应不足的矛盾?“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用市场化的办法解决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短缺问题。”市长于建成倡导的新思路,化解了坚冰。
   建设国家水上运动训练基地、灯塔广场,火车站广场,举办房博会、茶博会、实施旧城改造……完成这些项目,政府需要投资10多亿元。而2003年,我市的财政收入也只有11.15亿元,可支配的资金是有限的,要办好上述事项,政府就只能大批举债。而实际上,如此规模宏大、建设标准高、影响深远的项目,却在政府“零投入”中得以实现。
   市场化能“省”钱。这已经是不言而喻的。市场化还能“生"钱。这可能又是出乎人们预料之外的。倍受市民瞩目的国家水上运动训练基地,在建设过程中,通过面向国内公开招标,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港池参照本地土石方挖运市场情况及国家工程建设定额进行估算,投资为5361万元,通过招标,总造价为3663万元,节省了1698万元,造价降低了32%。通过对周围土地及帆赛俱乐部实行市场化运作后,政府获得近2亿元的设施受益。
   “城中村”改造一直是城市建设的难点,政府不仅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容易造成村民上访。在市场化理念指导下,对“城中村”改造运作方式进行了改革创新,将原村居占地实行统一规划、收回后进行公开拍卖,所得收益除用于拆迁安置补偿外,由政府专项用于村居改造后的基础设施配套,既保证了村民拆迁安置补偿到位,又增加了政府收益。如对新市区营子村改造过程中,将原来每亩25万元协议出让的土地,推向市场公开拍卖,获得资金达到1.26亿元,政府从中拿出6000万元用于拆迁补偿和建设,顺利实现了营子村改造的目标,同时把其余5600万元用于城市配套建设,取得了一举多得的成效。
   思路一改天地宽。囿于传统的思维方式,诸事无计可施,办起事来也是缩手缩脚;进一步解放思想,我们看到了创新的曙光,市场化诠释创新与突破的魅力。
   学会用市场经济手段,创新工作方式
   市场化操作不仅是解决钱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工作方式创新。
   想干事是意识问题,会干事、干成事则是工作技巧和方式问题。我们大力提倡“把好事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就必须把思想意识和工作技巧、工作方式结合起来。市场化就是一堂启蒙教育课。
   早在2003年,市场化在市政府的工作格局中就开始破土。那时,人们从教授花园三期工程用地的拍卖,看到了市场化的前景,认识到了传统的土地出让与市场化操作的根本不同。2004年,市场化操作被广泛应用,展示了应有的魅力。
   这一年里,市场化不再局限于土地和工程建设,其触角已延伸到众多领域,创新也无处不在。用“出口退税”的方式改革城市综合配套费收取。“拖欠——清收——再拖欠——再清收”,这种恶性循环曾经是困扰大家的一个难题。市建委创新工作方式,借鉴“出口退税”的方式,改革城市综合配套费收取办法,堵住了随意减免的口子,也改变了恶意拖欠的尴尬。对因特殊情况确需减免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的项目,必须先按规定缴费,再由财政部门按照市政府的批准意见给予专项扶持,实行先征后返;对已享受减免政策的设施改变原用途的,以及违法建设项目经查处后批准保留使用的,必须按规定补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去年市级共收取城市综合开发配套费1.16亿元,是上年的3.31倍。今年,这一做法又取得更大的成效。
   用企业改革的方式改革环卫管理体制,对市环卫处的职能实行政企分开、管干分离,组建了16个专业保洁、清运公司,将道路保洁权公开招标拍卖,建立了城市环卫长效管理机制,实现了由“花钱养人”到“花钱买干净”的转变。在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把公厕建设和经营权推向市场,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吸纳社会资金建设、改造高档公厕80余座,既解决了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又解决了城市公厕管理难的问题。
   在教育领域,市场化催生了民办教育;在科技、卫生领域,市场化孕育了投资多元化;在农业和农村,市场化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山区开发、绿化美化都带来了新气象……
   市场化当然不是万能的,但市场化确实解决了政府长期以来管不好、解决不了的一些“疑难杂症”。学会按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办事,就要达到这样一种效果:凡是能交给市场去办的事情,政府决不包揽;凡是能用经济手段解决的问题,决不用行政手段;凡是能够花钱直接办的事情,决不拿钱养人去办。市场化,政府科学“入世”的进行曲 
  “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是2004年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 
  房博会、茶博会,政府不再当运动员,而是总导演、总裁判;国家水上运动训练基地、灯塔广场、火车站广场等重大工程的建设,让市场主体充当建设的主角,政府只管规划、搞好协调;就连“接轨青岛、融入半岛”这样一项重大的活动,政府也提出了“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口号,让企业充当主角,全然没有行政干预的影子。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已经三年了。“入世”前,大家都在探讨地方政府转变职能的问题,“越位”、“缺位”、“错位”等词语被经常提起。三年后,“入世”已经进入“后过渡期”,政府真的“入世”了吗?过多地插手经济活动的计划经济时期的手段,是不是被革新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理念是不是植根于日常管理之中了?如果从市场化运作的娴熟程度、从政府对经济和社会管理的举重若轻的态势来考察,我们有理由说,市场化正是政府科学“入世”的进行曲。 
  学会用经济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来管理社会,而不是单纯依靠行政手段,是一个政府成熟的表现。今年初,市长于建成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号召大家,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全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探索,改革创新进入到全领域、全方位,市场化只是众多改革创新中最突出、最卓越、最有成效的一环。 
  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增长新本领,是对政府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市场化,是2004年政府的大手笔。她的意义远不只本身所带来的看得见的实惠和利益,更主要的还是她给人们带来了思想的启迪,让人们真切地看到了创新工作方式,给各项事业带来的深刻变化。展望未来,市场化将给日照人民带来更多的惊喜,她将在更广泛的领域里拓展。 
 


作者:记者 宋光平 明常荣 来源: 日照新闻网

关闭窗口

免责声明:本站资料很多来源于互联网,如您认为本网站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本网,并提交有力证据,本网将在第一时间予以更改或删除。Email:info@sdrz.com
网上投稿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本站合作:9040757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