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港集装箱公司不畏大,不媚外,在高新技术设备上动脑筋,搞挖潜——主攻“高大新” 增效千万元
日照新闻网 2005-01-22 日照日报
本报讯(记者 明常荣 通讯员 李希瑾) 2004年,日照港集装箱公司有10多项技术攻关课题获得各级优秀科技成果奖,累计为公司增加经济效益1034余万元。
港口的快速发展,使大量高新技术设备云集日照港集装箱公司,截至去年底,集装箱公司仅设备资产值已达2.8亿元。然而,该公司职工不畏大,不媚外,敢于动脑筋,对“高”、“大”、“新”设备进行技术革新,进行挖潜改造。群众性的科技攻关活动如火如荼,技术性项目小改小革层出不穷,集约型设备资产管理落地生金。
到港设备的前期管理任务重,理论设计与实践运用脱节,使用期间磨合暴露出的缺陷等问题,一度影响港口装卸作业质量效率。公司科协和科技工作者勇挑技术革新重担,对公司所有设备的使用技术状况、保养状态、出车完好率、故障点及原因、安全隐患、维修改造等数十项内容,进行梳理摸底统计归类汇总,相关技术资料每日更新,所有项目全部实行全天候即时监控,实现设备信息自动化管理。
群众性集思广益科技攻关成效显著。他们先后摸索创新实施了设备社会化专业化维修模式,盘活现有设备,从单纯的设备管理向具有经营机制和经营意识的集约型管理过渡,年度完成较大项目技术改造13项,大批量短平快式的技术型小改革共为港口装卸生产节约成本140余万元。
对洋设备进行技术改造,需要技术支撑,更需要革新的勇气,日照港集装箱公司以科学的态度小试牛刀,取得可喜成果。以《日本小松D31E-18推耙机国产化改造》和《日照港木片码头皮带机固定漏斗及给料器改造》为代表的技术革新项目,通过对设备关键部位的国产化技术革新改造,改造后的设备故障率由原来的每月3次下降到1.2次,下降幅度为60%,为同类产品的技术改造提供了充足的依据,年可创造价值110万元。为完善国内惟一的一条木片卸船专用线的综合服务功能,不断适应日照港大宗散货运输工艺和设备自身缺陷等矛盾的变化,提升卸船效率,满足中外客户需求,公司相关课题攻关小组知难而进,反复论证,数易其改造方案,成功完成木片码头皮带机固定漏斗及带式给料器改造计划,给国内大宗散货专业化码头设备设施的完善提供有利的参考价值。
作者:记者 明常荣 通讯员 李希瑾 来源: 日照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