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信息网 HTTP://WWW.RIZHAO.CC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港城快讯|

 
 

 

时事快讯


乡村旅游的“乡土味”是啥?(2017年02月18日)


    习近平主席指出:“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习主席的这一重要思想是指导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原则,指出了发展乡村旅游必须坚持的根和魂。所以乡土味应做到“土、野、俗、古、洋”五味杂陈。


                              土味,保留一份纯真
    人都有猎奇心理,看惯了阳春白雪,有时偏偏就喜欢一些土得掉渣的东西,这种“土”首先是指原真的、古拙的、独特的民居、桥梁、古道,等等,这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和古老淳朴文化的载体。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国家倡导“三不一就”新型新农村建设,即“不砍树、不占田、不拆房、就地新农村建设”,其用意也在强调保护农村原有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环境。我们已经丧失了大量的古城古街,再也不能人为地破坏古村古镇了。

 
                              野味,守护一方乡野
  陶渊明《归园田居》表达的就是一种乡野风味,这种味道愈是久远,愈是绵长,愈是令人怀想,以致于城里人有了挥之不去的离愁别绪。记忆中的故园往往是铭刻于心、令人难忘的,乡村之所以为乡村,就在于一个“野”字,或山野茂林,或沃野阡陌。“野”即自然,越是自然的,越是美丽的。
  村旅游规划应当订制化,而非标准化、规范化和模式化。这种订制就是要遵循“道法自然”原则,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切忌随意改造乡野景观,刻意营造劳动场景。现在,有的乡村搞旅游,动辄效仿法式庄园,过分追求城市化。


                              俗味,演绎一种风情
  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描绘了一幅纯朴的乡村风俗图!千百年来的农耕文化积淀形成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民族风情和传统节庆构成了乡村独有的文化特性,其中有历史、有故事、有情趣、有风俗。这种俗味对于我们现代人弥足珍贵,也是城里人所梦寐以求的。
    乡间“俗”物数不胜数,无处不在,非物质文化中除了民俗节庆,当然还包括各种民间社会礼仪、传统工艺、风味小吃等,这些不仅是一种宝贵的旅游资源,还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独特的精神财富,必须注重保护与传承。

 
                              古味,传承一脉文韵
  由于受地形气候、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乡村古迹可谓千姿百态,风格迥异,有些构建独特,布局精巧,文化沉淀极为丰富,堪称中国建筑之瑰宝,具有较大的旅游开发价值。
    对于古村保护,务必保持外貌上的古风、古朴、古香、古色,这包括古井、石碾、石磨、寺庙、祠堂、街巷等建筑设施的外立面,至于内部装修和陈设,为落实新农村建设,满足农民便捷化、舒适化生活需要,可以稍加改造,但要特别注重景观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对整体风格要保持一致,环境不能出现违和感,文化不能出现错乱感。

 
                             洋味,生发一丝创意
  目前我国兴起的休闲农业、农庄,通过适当地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调整,引入时尚化、现代化、观赏化元素,不仅改善了当地农民的生活质量,也提升了外来游客的舒适度,甚至给游客创造惊喜。当然,添加现代元素,要注意适度,过犹不及。有的新建景观过于时尚化、现代化,与原有生态系统极不协调,甚至有点画蛇添足,结果只会弄巧成拙。
    当乡村旅游遇到新农村建设,我们要“去甚,去奢,去泰”,最大限度地留点土位、带点野味、显点俗味、存点古味、沾点洋味,而不能一味求怪、求奇、求大、求全。


作者: 来源: 山东旅游信息中心

关闭窗口

免责声明:本站资料很多来源于互联网,如您认为本网站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本网,并提交有力证据,本网将在第一时间予以更改或删除。Email:info@sdrz.com
网上投稿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本站合作:904075747@qq.com